相比于傳統的網絡,區塊鏈核心特點: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區塊鏈是由一個個區塊連接在一起組成的鏈條,每一個區塊中保存了一定的信息,并按照各自產生的時間順序連接而成。每一個區塊都包含了前一個區塊的 Hash 值,從而保證連接的精準性。
整個鏈條被保存在所有節點中,系統中的服務器為整個區塊鏈系統提供存儲空間和算力支持。并且區塊鏈上的任何一個網絡節點都存儲著一樣的數據,任何一個節點對文件修改(比如交易)都需要半數以上的節點確認同意(consensus),信息一旦發生變動鏈上的其他人都會知道。因此篡改區塊鏈中的信息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理論上節點的數量越多,去中心化程度就越高。
應用:區塊鏈可以通過編程來記錄幾乎所有對人類有價值的事物:出生和死亡證明、結婚證、所有權契據、學位證、財務賬戶、就醫歷史、保險理賠單、選票、食品來源以及任何其他可以用代碼表示的事物。
區塊鏈通常可以分為公鏈、私鏈、聯盟鏈 :
公鏈
公鏈指任何人都有權限讀取、發送且獲得有效確認的共識區塊鏈,因此公鏈通常被認為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其無需注冊、授權便可匿名訪問網絡,具有中立、開放、不可篡改等特點。
公鏈一般會通過項目本身的 Token 來鼓勵參與者競爭記賬,來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公鏈的作用在于為應用提供平臺,降低應用開發門檻。不是所有應用都能夠或者有必要去自己構建一個區塊鏈(要有足夠數量節點才能保證安全性),而公鏈則類似于一種平臺性的產品,支持任何人在平臺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
愿創建復雜的操作,為開發去中心化應用提供底層的模板。由于不同公鏈在性能設計、共識機制、營銷策略等方面有差異,不同應用在選擇公鏈落腳時主要考慮交易費率、交易效率(如TPS)、便捷度(如跨鏈協議)、生態成熟度等情況。
私鏈
私鏈-機構內私有定制區塊鏈
代表:螞蟻金服
根據《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阿里巴巴以49件的專利總量排名第一,而這些專利均出自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
私有鏈的讀寫權限掌握在某個組織或機構手里,由該組織根據自身需求決定區塊鏈鏈的公開程度;適用于數據管理、審計等金融場景,私有鏈的價值主要是提供安全可追溯不可篡改自動執行的運算平臺,必須先注冊取得許可才可以訪問和使用。央行發行的數字貨B就是私有鏈。
聯盟鏈
我們以國內的長安鏈為例介紹:ChainMaker 是新一代區塊鏈開源底層軟件平臺,本質是聯盟鏈(無代B,在公開透明性上遜于公鏈),包含區塊鏈核心框架、組件庫和工具集,由北京微芯研究院、清華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騰訊、百度和京東等知名高校、企業共同研發。
2021 年 1 月 27 日,基于自主可控、靈活裝配、軟硬一體、開源開放的長安鏈技術體系,27 家聯盟成員單位在京共同發起成立“長安鏈生態聯盟”。與其他公鏈相比,聯盟鏈因節點數量有限而實現高速的交易,但一定程度上也拋棄了完全去中心化的特性(非完全公開)。
另外,長安鏈與公鏈一樣有共識投票機制,但并非采用傳統公鏈的 POW 或 POS 機制,也沒有自己的 Token,而是采用了Solo、Raft、TBFT、HotStuff 四種共識類型(根據不同場景和參與的節點數量規模,運用不同的共識)。
側鏈
側鏈 ,是對于某個主鏈的一個相對概念。英文為sidechains。側鏈協議是一種實現雙向錨定(Two-way Peg)的協議,通過側鏈協議實現資產在主鏈和其它鏈之間互相轉換,或是以獨立的、隔離系統的形式,降低核心區塊鏈上發生交易的次數。側鏈是以融合的方式實現加密貨B金融生態的目標,而不是像其它加密貨B一樣排斥現有的系統。
側鏈在以太坊生態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研究人員還未開發出更好的方案之前,它們是可擴展性和可用性的臨時解決方案。但是,側鏈并不具備廣大的以太坊社區所期待的安全性。這不是說永遠不該使用側鏈這種方案。如果人們完全知情,但是愿意用,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也可能是值得的。但如果人們是不知情的,那就危險了。
應用:利用側鏈我們可以輕松的建立各種智能化的金融合約,股票、期貨、衍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