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根據去中心化的程度,可以分為公鏈、私鏈和聯盟鏈。

公鏈(Public Blockchain),也稱“公有鏈”,就是指全球所有人都可以載入、推送買賣且能得到合理確定的的共識區塊鏈技術。
公鏈是徹底區塊鏈技術的,鏈上數據信息全是公平合理的,不能變更,所有人都能夠根據買賣等載入和寫入數據信息,適用于虛擬貨幣、互聯網金融等領域。
公鏈的基本功能:
公鏈是世界上最早的區塊鏈,也是目前運用范圍最大的區塊鏈,其基本功能組成包括共識機制:DPos或BlockDAG(此處根據具體開發情況來決定共識),智能合約支持,支持Web3,支持智能合約集成EVM(非WASM);需要使用隱私加密算法(由技術方基于當前技術開發進行決定)等等。
目前,大多數區塊鏈項目都以EOS、以太坊和比特幣區塊鏈作為主要公有鏈。這些公鏈通過創建一個對開發者友好的區塊鏈底層平臺,支持允許任何人在平臺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愿創建復雜的操作。
公鏈的作用:
(1)保護用戶權益免受程序開發者的影響
在公鏈中程序的開發者沒有權利干涉用戶,所以公鏈可以保護使用該程序的用戶權益。此外,高度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數據存儲也是公鏈最大的特點之一,交易數據公開透明化、數據無法篡改等優點,使公鏈可以有效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
(2)產生網絡效應
一種信息產品存在著互聯的內在需要,因為人們生產和使用它們的目的就是更好地收集和交流信息。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用戶能從中獲取更多的價值,需求得到更大的滿足。公鏈具有開放性,因此有機會被很多的外界用戶應用并且產生一定程度的網絡效應。
(3)落地應用于實際商業場景
除金融類的應用外,任何對信任、安全和持久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比如資產注冊、投票、管理和物聯網等等3.0時代應用,都會大規模地受到公鏈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