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可以看到大批傳統(tǒng)巨頭公司:比如時代雜志、耐克等,以及演藝明星如周杰倫等都紛紛發(fā)行了自己的NFT。
這說明傳統(tǒng)領域的主體,尤其是自帶流量和IP的主體(無論公司還是個人)都開始關注到了NFT的出圈效應,也意識到這種出圈效應可以進一步鞏固甚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這些大牌尤其是明星發(fā)行的NFT實際上和他們的簽名照、限量版專輯等傳統(tǒng)收藏品在本質上并沒有根本的區(qū)別,只是收藏品的形式變了。它的價值內核高度依賴這個明星本身,這類NFT恐怕對他們粉絲的價值和意義遠大于對整個加密圈愛好者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我們將這類NFT和另一類NFT比如加密朋克、無聊猿相比,就更能看出兩者之間的根本區(qū)別:
這類NFT是圍繞著明星、公司自上而下帶起來的流量,是由中心化組織或者個人帶來的流量。它在本質上依舊是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帶流量的方式,只是具體承載流量的形式變了,由傳統(tǒng)的實物變成了數字。
而像加密朋克和無聊猿這類NFT,它們的價值和共識是自下而上形成的,是從草根發(fā)展起來,逐步累積,擴散到整個加密圈的。
兩種NFT流量的形成和共識的形成完全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徑,因此在基因上兩者就有根本區(qū)別。
我更相信那種自下而上形成流量和共識的NFT才是更有價值和意義的NFT。
往前看,比特幣是這樣形成共識的,狗狗幣、屎幣也是這樣形成共識的。這種共識的強大已經被廣泛證明了。
因此對這類明星、公司發(fā)行NFT,我非常支持,但不會投資。除了公司、明星發(fā)行NFT,去年還興起了一股新的熱潮:音樂NFT。
對這個賽道,我也看好,并且也體驗了一些項目,比如Catalog、Sound等。我相信NFT會給音樂界帶來巨大的變化。不過我隱隱地也感覺到音樂領域的NFT可能不一定有頭像類NFT那樣的出圈效果。
以目前的發(fā)展狀況來說,幾大音樂類NFT應用平臺吸引得比較多的還是一些音樂愛好者,似乎并沒有廣泛擴散到圈外。
這和頭像類項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買入頭像類NFT的愛好者絕大部分并不是藝術愛好者或者美術愛好者,而是來自各行各業(yè)的年輕人。他們因為一個頭像在虛擬世界中聚集到一起,有了自己共同的精神家園和寄托。這種社交體驗和歸屬感目前幾乎在音樂類NFT中不存在或者存在感很弱。
因此,目前的這些音樂類NFT到底是不是NFT在音樂領域應用的殺手锏?音樂領域的NFT真正的殺手锏應用是什么形式?音樂領域的NFT到底會不會像有些人憧憬的那樣那么有潛力?
這些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并且在觀察的。目前看來這個領域還太早期,或許我們還需要時間繼續(xù)觀察,繼續(xù)探索。
總之NFT的未來是光明和偉大的,但極有可能它的光明和偉大會以一種我們現(xiàn)在還想象不到的方式出現(xiàn)。因此我們還是放低自己的身段,永遠在這個領域做一個好奇的小學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