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互聯網在中國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從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和變化。一個又一個項目的興起和衰敗,其實都源自于對用戶需求的準確把握與否。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都變化得越來越快,面對不斷出現的新知識、新技術,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節奏。

受疫情帶來的影響,直播帶貨、地攤經濟是今年以來最火的兩個概念。此前就有人提出過,直播帶貨和擺地攤賣貨沒啥本質區別,兩者核心都是賣貨,完成交易。更為相似的是,在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的時代,和直播賣貨一樣,擺地攤也可以將物流、支付,甚至營銷、宣傳從賣貨人身上分離出來,由互聯網平臺來承擔,地攤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可以直接觸達消費者,更接地氣、更低價、營銷成本更低,擺攤人需要做好的就是賣好貨。
就地攤經濟的本質來看,地攤經濟是比較低效的商業流通過程。其實是在走回頭路,在開歷史的倒車。互聯網經濟節約了流通成本,而地攤經濟是增加了流通成本。但是,在當下移動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完善的情況下,地攤經濟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不管是直播帶貨,還是地攤經濟,都是疫情困難中,倒逼產業經濟探尋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