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是下一個互聯網時代,我們錯過了PC互聯網時代,又擦肩而過移動互聯網,現在是最佳的布局WEB 3.0的時間。
那么,普通人如何及早入場拿到第一桶金?
WEB 3.0畢竟是有入門門檻的,今天就來講講基礎中的基礎,包括公鏈、區塊鏈、比特幣的相關基本知識,這是我們在WEB 3.0里面暢游的第一步。
什么是公鏈、私鏈?
公鏈即公有區塊鏈(Public Blockchains),指不受任何人或者機構控制的區塊鏈,而任何人都可以讀取和使用,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上發起交易并確認交易,這也是我們常聽說的去中心化。而追溯整個區塊鏈的歷史,最早的公鏈正是比特幣區塊鏈。
公鏈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人人可以使用的區塊鏈基礎設施。
與公鏈相反的的是兩個鏈,聯盟鏈和私有鏈,聽名字就知道,他們就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聯盟鏈和私有鏈都對用戶具有一定的門檻,需要經過授權才能接入網絡,這里的授權就削弱了去中心化理念。但是,聯盟鏈和私鏈在機構內部以及機構之間的運用,卻有著極大的作用和前景。
公鏈發展的階段
1.0階段: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公鏈
支持比特幣流通的那個公共賬本,正是我們稱作“區塊鏈”。“區塊鏈”,就可以理解為公共賬本的。
你可以這樣記憶,“區塊”就是公共賬本的記賬,打包成區塊上傳到鏈上。“鏈”這些區塊是按照時間順序上傳的,可以理解為一個時間鏈。
2.0階段:以以太坊為代表的智能合約公鏈,除了轉賬可以執行代碼,接入大量去中心化應用。智能合約的概念提出,區塊鏈的應用場景由轉賬擴展至更多的商業及非商業應用(發行nft、金融體系)。就可以理解為手機上的安卓或者iOS系統,建立于其上的App在以太坊上面就成了去中心化的應用,也就是DApp。
3.0階段:鏈與鏈相互打通,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公鏈分成了兩大陣營
公鏈分成了兩大陣營,一個是兼容以太坊,一個是不兼容以太坊。
兼容以太坊:Ethereum、Binance Smart Chain、Polygon、Avalanche、Fantom、Arbitrum、Celo
不兼容以太坊:Terra、Klaytn、Solana、Cardano、Polkadot/Cos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