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公司是NBC或CNN等新聞媒體,還是麥當勞等知名品牌,每個公司很快都構建了一個向公眾傳達信息的網站。網站是企業創建和擁有的實體,它主要提供靜態數據,并且其數據由企業控制和管理,而信息向外流向網站用戶。
Web 1.0:靜態互聯網
公共互聯網的第一次迭代是網站時代。當時幾乎每個公司都需要建立一個門戶網站,其網站主要包含他們認為重要的靜態數據和信息。企業網站上有關于公司的信息,主要是營銷和宣傳資料,而新聞和參考類型網站也發布大量信息。但是所有這些網站都是將信息推向消費者——這是一條單向的通信途徑。這與當時的傳統媒體(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向公眾傳播信息的方式類似。
無論該公司是NBC或CNN等新聞媒體,還是麥當勞等知名品牌,每個公司很快都構建了一個向公眾傳達信息的網站。這種靜態的互聯網,網站是企業創建和擁有的實體,它主要提供靜態數據,并且其數據由公企業控制和管理,而信息向外流向網站用戶。
在這個模型中,鑒于信息的單向性質,數據個性化非常有限。用戶可以選擇并過濾他們想要消費的信息,但他們通常幾乎沒有能力影響所傳達的信息所包含的內容。用戶也幾乎沒有能力影響其他用戶,用戶之間的信息共享通常僅限于當地的朋友或公告板。這些通常是非常專注和有限的受眾。
Web 2.0:Web應用程序
公共互聯網的第二次迭代也就是人們現在使用的互聯網,這是Web應用程序的時代。在這里,企業專注于為個人用戶提供論壇,以相互共享信息。Web 2.0迎來了創建個人博客的熱潮,后來擴展到了當今的社交媒體領域。
Twitter和Facebook等公司引領了數據民主化的道路。他們創建的應用程序允許任何人發布任何主題的任何內容,并與潛在的大量受眾分享。當前的互聯網迭代如圖2所示。Facebook等公司擁有的Web應用程序和社交網絡為用戶提供了論壇,讓他們將數據輸入應用程序,并與“朋友”或任何可能感興趣的人私下共享。當今的Web應用程序使人們能夠與分布在世界各地從未見過的人進行交流。
當智能手機變得無處不在時,互聯網的使用量大幅增長。現在每個人都能一直連接互聯網。他們可以隨時隨地與任何人交談,無論他們身在何處。而互聯網的容量因此呈爆炸式增長。
盡管用戶發現他們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人們進行溝通,但擁有這些應用程序的公司發現,他們可以收集大量關于用戶信息及其好惡的信息。這些數據成為了有價值的信息來源和互聯網巨頭的主要收入來源。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成長為年入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巨頭,這些公司的創始人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這些公司發現了他們可以做的其他事情,可以利用收集到的關于人們喜歡和不喜歡的信息來迎合他們的興趣,而不是將信息從一個用戶傳達給其他用戶。“社會算法”因此誕生了,網絡應用公司在影響世界各地的人們收到的信息方面發揮了巨大的力量。
這種對信息的控制使這些公司變得非常強大,而許多人認為他們非常強勢。
Web 3.0:權威數據
人們現在正處于公共互聯網第三次迭代的風口浪尖上。
在Web 3.0中,Web應用程序不再存儲和維護數據。與其相反,數據和信息存儲在互聯網本身的結構中。Web3.0中有數據可用于任何需要訪問并有權使用它的應用程序,這些數據不再由應用程序擁有,也不再由Facebook等Web平臺公司控制。實際上,Web應用程序在信息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沒有一個應用程序可以扮演信息策展人的角色,因此沒有一家強大的社交媒體公司能夠影響人們可以看到的信息。
圖3展現這樣一個個互聯網。最終用戶直接管理和控制他們的數據和信息,這些數據的使用和管理不受某個公司的控制。Web應用程序是信息的消費者,但它們都不擁有或管理信息。因此,Web應用程序現在比數據本身更重要。數據和信息存儲在分布式區塊鏈中,而不是由任何一家公司管理。區塊鏈中的所有信息平均分布在所有互聯網公司中,無法由任何中央組織(政府或公司)控制。
其目標是使共享的、未經審查的、未經認證的、權威的信息獨立于Web應用程序及其對信息的不當影響。這些信息由數據的真正所有者(即用戶)擁有和管理,而不是由Web應用程序及其創建者擁有和管理。
其結果將是一個更具權威性和值得信賴的互聯網,因為數據將是可溯源、可參考和未經審查的。而Web 3.0應該在互聯網上創造一個比Web 2.0的網絡平臺公司更分散的權力結構。